福 音 安 慰 系 列(三)
我 是 蒙 愛 的
一、愛的吸引
一個朋友說:“當人向他傳耶穌福音的時候,那個人說“上帝愛你,在你的生命中祂有一個奇妙的計畫。”雖然當時我根本不知到這是什麼樣的上帝,這是怎樣的愛,但一個愛字卻似乎瞬間點亮了我的心靈,帶來不一樣的溫暖。
正是這份愛的吸引,讓我一步步走向了耶穌基督,因為人人都渴望愛,需要愛也需要被愛,這是重要的,也是可貴的。
約一4:16說:“上帝愛我們的心,我們也知道、也信。上帝就是愛,住在愛裏面的,就是住在上帝裏面,上帝也住在他裏面。”
當我越深的經歷神的愛,也越深的明白,愛對於生命原來是那麼的重要,知道自己是蒙愛的,是豐盛生命的基礎。
西元十三世紀,人就已經發現:如果一個嬰兒得不到任何喜愛、觸摸和撫慰,常常會死於一種奇怪的疾病。這發現源自一個非常悲劇性的實驗,當時弗裏德裏克對50個嬰兒進行了一次實驗,他想知道,如果嬰兒永遠沒有機會聽到口頭語言,他們究竟會說什麼語言。他安排人給孩子們洗澡、喂他們吃奶,但是嚴格禁止對孩子說話,也不允許愛撫和哄慰孩子結果是相當悲劇性的,因為50個嬰兒最後全部奇怪地死亡了。
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,但此後多方的研究卻無一不證明類似的事實:愛對於生命極其重要,沒有愛,甚至我們活不了。難怪現代人常說:“愛是一種營養,對嬰兒如此,對兒童如此,甚至對成人也是如此。
在那些甚至連一個能夠表達愛意的長輩都沒有的家庭中,孩子會像植物缺少水一樣失去生氣,失去正常心態,甚至死亡。”
《愛是一種選擇》這本書高踞全美暢銷書的榜首,米勒博士和米爾博士在書中,把依賴共生(拖累症),這個詞的根源歸結為愛的缺失。
二、何為“拖累症”?
廣義的解釋是,對人,對行為,對事物的沉溺,常表現為病態的依附與過度的罪惡感,在人與人之間,拖累症者會因為太受另一個人的羈絆,以致失去自我和個人的認同,甚至於抹殺自我等,
簡單來講,就是生活沒有界限,常會落入各種上癮行為,不管是人,還是化學藥品,他們都會瘋狂的吸入自己身上,這種無止境的掙扎,只為了填補自己情感上的空虛。幾乎人人都有依賴共生的症狀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,米勒博士把這種症狀的原因形象的比喻為儲愛槽空了。
人的心靈是愛的儲藏室,在正常的家庭中,父母從愛的源頭上帝那裏得到愛,並把這個愛給予兒女,兒女的儲愛槽越滿足,人就越健康,相反,儲愛槽空了,就帶來愛的饑渴,在關係上表現為沉溺,強迫、自私等等。
所以,完全的愛是生命的醫治,是生命的活力,這樣的說法真的很有道理!
抑鬱症患者的一個痛苦,就是活在自我的囚籠中,失去了感受愛的能力,活在自我封閉的牢房。
三、愛對健康的幫助
愛好像活在我們身體深處的細胞,對被愛會有正面的反應。
愛就像健康的食品和運動一樣,帶來健康的身心反應。
西格爾博士說:“無條件的愛是我們免疫系統最強的刺激劑,事實是,愛能醫治”。
愛既然有醫治能力,我們若經常在愛與被愛狀態下,自然會身心康泰,但可惜,因為罪產生隔絕:
罪帶來人與人,人與神之間的隔絕,所以,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。
人人都渴望愛,但卻又不敢去觸摸他人的心靈深處。
人與人常是有條件的愛,這樣的愛無法真正滿足人心對愛的渴望,因為,人真正的需要是無條件的愛與接納。
約壹4:18愛裏沒有懼怕;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,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,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。
約翰說“神是愛”,而不是“愛是神”。
這個世界對愛的觀念很膚淺、很自私,這些觀念污染並曲解了愛的真義。世人以為愛是一些使人喜悅的東西,因此他們願意犧牲道德的原則和剝奪別人的權利,去獲取這樣的“愛”。但這不是真愛,只是自私。真正的愛是好像神那樣聖潔、公正、完全。我們真正認識神,就會像神愛世人那樣去愛別人。
神的愛是一股的暖流,溫暖每一顆冰冷的心,重建人與神,以及人與人的關係。
那我們該如何才能經歷神這樣完全,帶著醫治能力的愛呢?
首先,你要認識基督的救恩,並且接受救恩。人只有先被耶穌犧牲的愛感動,神的愛能澆灌我們的生命。在聖經中對愛的描述,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的罪而死。
蓋瑞·英瑞格在他《友誼》這本書中,詳盡地描述了:“愛的行動是一種意願,其動機就是為了愛和顧念被愛者的需要,這種愛只在乎別人的利益而不計較自我的得失,然而只有在十字架上我們才看得到這樣的愛。
任何愛的定義與耶穌的愛分開,都是不夠和不完全的。
我們要知道神愛的特質,並以神的愛來看待自己和愛他人。
神的愛,本質上是無條件的,在權柄上是要成全與賜福的,關係上是親近的,不足的時候給予恩典的。
人的愛,本質上是有條件的——你好我才愛,你達到我的要求我才愛;
在權柄上是控制性的——你要聽我的,按照我的意思行事;
關係上是遠離的;不足的時候是加以羞辱,否定的。
四、在福音裏的人
1、不用世俗的尺度來衡量自己是否可愛
羅5: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,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。
因我們相信,我們是神所珍惜愛護的,祂完全的接納我們。
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,神叫耶穌基督為我們死,不是因為我們好,而是因為他愛我們!
要是你對神的愛感到沒甚麼把握,請記住在你還沒有歸向他之前,他已經愛你了!
祂不是在我們很好的時候為我們死,而是在我們還作罪人,抵擋神,不認識神,作祂仇敵的時候為我們死了,這是何等奇妙的愛?!
2、不再有過度的罪惡感
約一1: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
如果一時軟弱犯罪,我們可以向神認罪,得著祂的赦免,不會再被罪疚感操控。
不要在腦海中,充滿負面的思想,使自己活在羞辱中,不能重新站起來,我們已經被恩慈的對待。
認罪使我們重獲心靈上的自由,使我們可以享受與基督的相交,也使我們的良心如釋重負,減輕我們的顧慮。但有些基督徒不明白這點,他們的罪咎感太重,因此重複為同樣的罪認錯,還擔心漏了一些罪沒有承認。
另外有些基督徒相信自己認甚麼罪,神就赦免甚麼罪,如果有甚麼罪沒承認,一旦離世,就會永遠沉淪。
這些基督徒並不明白神容許他的愛子受死,就是為了讓他能夠赦免我們。
我們要繼續認罪,這並不是因為不認罪會使我們失去救恩,而是為了可以與神有更深入更喜樂的相交。
真正的認罪包括承諾不再沉迷在罪中,要求神賜力量,使試探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可以勝過它。
既然神已經借著基督的死赦免了我們的罪,為何我們還要認罪呢?
當我們認罪和接受基督潔淨的時候,我們就:
(1)向神承認我們的確犯了罪,並願意離開罪;
(2)肯定我們沒向神或向自己隱藏自己的罪;
(3)承認自己有犯罪的傾向,並倚靠神的能力去克服它。
3、可以真正的接納自己
大多數的人,有兩種自我形象:外在表現的是一種樣子,而內心深處又是另一種鮮為人知的樣子。
因為人哪,大多都活在“因為式的愛”的關係中,常會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真面目,因為那樣便會更難被接納與被愛,甚至會被拒絕。
所謂“因為式的愛”,是帶著條件的,之所以愛那人,是因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,或者因為他是做什麼的。
這種愛,是因這人生活的品質或條件而產生的,意思是,若我們,不好了,也就失去了被愛的價值。
所以,很多人帶著化妝,帶著面具艱難的生活,就是希望自己能在“因為式的愛”中佔有一席之地,這是何等的痛苦啊?
感謝神,神愛我們,不是因為式的愛,而是恩典的愛。
弗2:8-9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;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上帝所賜的;9 也不是出於行為,免得有人自誇。
別人送你禮物,你最恰當的反應,應該是接受並說謝謝。但是很多時候,基督徒即使接受了救恩的禮物後,仍會覺得有責任為神做點甚麼。其實我們得的救恩和信心都是禮物,最適當的回應就是感激、讚美和喜樂。
人成為基督徒,是因著神無盡的恩典,為了對這份白白得來的禮物表示感激,我們要以恩慈、愛心、溫柔的態度去幫助和服事他人。我們得救,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好處,也是為了榮神益人,建立教會。
4、神的愛是安全的
申31:8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,他必與你同在,必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不要懼怕,也不要驚惶。
詩篇27:10我父母離棄我,耶和華必收留我。
賽54:10大山可以挪開,小山可以遷移,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,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。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。
羅8:38-39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,是生,是天使,是掌權的,是有能的,是現在的事,是將來的事,39 是高處的,是低處的,是別的受造之物,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;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。
弗6: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,乃是與那些執政的、掌權的、管轄這幽暗世界的,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。
“有能的”是指宇宙中看不見的邪惡勢力,例如撒但和那些墮落的天使。
那些不是“屬血氣的”,是指撒但所操縱的邪靈。它們不是幻像,而是真實存在的,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有力量破壞教會的強大軍隊。我們相信基督,這些惡魔就成了我們的敵人,它們用盡各種詭計要使我們離棄基督,返回罪惡之中。雖然我們知道最終必然得勝,但絕不可鬆懈,要努力作戰直到基督回來。撒但不會停止攻擊屬主的人,但神已賜聖靈居住在我們心裏,又賜軍裝給我們,使我們得著超自然的力量去打敗撒但。
在基督裏我們勝過這一切,他的愛會保護我們。
神的愛,帶給我們的安慰是無法用文字來描繪的,因為祂永不丟棄我們。
沒有任何勢力能使我們與祂的愛隔絕。即使父母拋棄我們,上帝卻永不離開我們。
惟願我們常常活在神無限、無比的愛中。
一首短詩:“尋找”
我是一只小小飛鳥,飛躍在這藍天海上,彷徨無助的我,找不到可以歇腳的地方。
我是一只小小飛鳥,穿梭在這城市之中,毫無希望的我,找到的卻是無盡的絕望。
主耶穌說:“我日日夜夜在尋找你、等著你”,為了你,我可以把生命獻上。
主耶穌啊!你的慈繩愛手,牽我回來,賜我永生,給我希望!讓我回到你身旁。